2024-08-22 19:56:30
李海鷹表示,2021年,川航將著力推進智慧民航建設,著力創造安全飛行33年紀錄,提升運行效率、服務品質,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的工作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航空安全、疫情防控兩手抓
3月5日下午,四川代表團集中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李海鷹作為發言代表,就國家出臺立體化交通發展規劃、完善打造國內次級城市航空內循環、促進民航數字化轉型等三方面提出建議。
他在發言中表示,航空業在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行業安全發展改革工作中,一定要在安全上用好心。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安全發展理念,銘記“把安全當作頭等大事來抓”的初心,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四川航空“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力保暢通、保運力,系統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安全運行、運力保障、航班正常和旅客服務等各方面工作,不斷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牢牢守住航空安全底線和常態化疫情防控戰線。切實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放心、順心、舒心、動心、愛心的“五心”服務。
民航局數據顯示,中國民航始終將安全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民航特色的安全治理之路,截至2020年底,實現運輸航空連續安全飛行124個月,累計安全運送旅客46.2億人次,安全水平穩居世界前列。2019年,川航獲得了中國民航“飛行安全四星獎”;2020年,川航實現連續安全飛行32年。
今后,交通網絡立體化將更加明顯。因此,李海鷹建議,“十四五”規劃從國家層面統籌好民航、鐵路、公路、水路、貨運的競合關系,出臺立體化交通專項規劃,推動卡車航班網絡、高鐵快遞網絡與航空貨運樞紐機場群的無縫銜接和陸空聯運。激勵航空公司用支線飛機運營更多三四線城市中小機場的航班。從政策、技術和資金支持等方面,鼓勵航空公司、機場單位及空管等民航業主體加快民航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動北斗導航、高通量衛星、智慧客艙和智慧AOC等新技術在民航運營模式中的落地應用與創新迭代。
融入新發展格局、促進民航高質量發展
3月5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其中提到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等內容。
李海鷹表示,“雙循環”的提出不僅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修復經濟均衡的應對之策,更有望長遠驅動內外經濟均衡水平的躍升。
“民航屬于服務行業,又是戰略產業。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對民航業發揮戰略先導作用的必然要求。”李海鷹說。
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重點在于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擴大內需作為現階段發展戰術基點,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完整的新時代內需體系。“民航領域需要抓住擴大內需的精準發力點”。李海鷹建議,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民航高質量發展。他認為在“十四五”期間,民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化升級,盤活中小機場資源,深挖支線航空潛能,培育短途運輸市場,激發通航活力。
李海鷹透露,川航將搶抓國家出臺支持國產大飛機的政策機遇,在首家運營國產ARJ21支線飛機的運營模式基礎上,搶抓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擴容的機遇,助力四川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內,將進一步擴大航空主業規模,構建民航與地方經濟立體綜合發展體系。對外,將發揮自身寬體貨運飛機優勢,積極參與國際貨運,進一步融入全球交通大循環和世界生產流通體系。同時,還要緊抓四川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的機遇,探索“通航產業+鄉村振興”聯動發展新路徑。
“雖然預估新冠肺炎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還將持續兩三年,但我們有信心扛得過去,并且穿越‘寒冬’,迎接新的春天到來。”李海鷹對川航的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