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 19:56:10
電子訂貨系統(EOS)等在物流管理中的運用。在零售商的日常工作中,每當貨物庫存下降到重新訂貨水平時,電子訂單就會通過電子訂貨系統自動下單到公司的主機,所有零售商下達的訂單都會通過公司的主機歸集,隨后通過企業的倉庫或者供應商進行批量發單。此種大批量的能力對于零售商以及供應商等都有一定的好處,零售商通過電子訂貨系統擁有了較強的采購能力,而供應商則可通過電子訂貨系統大批量的銷售貨物。增值網(VAN)是信息技術的基礎,其能夠支持電子訂貨系統以及企業的物流管理系統,從供應商到門店的整個供應鏈活動都能夠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展現,且還能夠實現衛星數據連接,對于地理分布較為廣泛的零售商進行管理。
綜上所述,陽江物流公司在港口物流管理中運用信息技術就能夠有效的提升運輸的效率與企業的經濟效益,且條碼技術、電子數據交換系統以及電子訂貨系統(EOS)在物流管理中的運用有效的節約了交易成本,且還提高了信息交換的及時性,實現了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見,在港口物流管理中運用信息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為傳統服務型行業,港口企業在生命周期初始階段,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組織架構,分層管理,逐級負責。在公司運營初期,業務規模不大時,對內外能夠實現良好溝通,做到快速反應,達到良好的客戶滿意度。隨著業務量的擴大,組織結構逐漸變得龐大,因匯報層次過多,開始出現上下級之間溝通不及時,管理效率開始下降。對于現場客戶的投訴、反饋,往往需要經過中控室、班組長、業務員才能傳到部門領導,流程過多導致溝通能力差,對作業現場信息反應遲鈍,客戶投訴率上升,滿意度下降。
1.2 現有操作系統不完善,無法滿足作業需求 現有的碼頭操作系統(Terminal Operating System,簡稱TOS)不能覆蓋全業務類型,日益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作業量對日常管理的要求。X公司在成立運營一年后,隨著業務發展的驅動,開始著手搭建信息管理系統平臺,用于支撐碼頭的日常業務管理,其中碼頭操作系統是整個信息管理系統的核心。在實際使用后逐漸發現由于X公司處于保稅港區內部,在報關模式、保稅倉儲服務、“一日游”等業務上面都是X公司獨有的業務類型,這些在系統中都無法涵蓋,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建立手工臺賬。兩套生產子系統集裝箱系統和件雜貨系統各自獨立,操作復雜、繁瑣。隨著業務量的擴大,在統計、決策支持上遇到的理由更加突出,往往查詢一個數據需要調用幾個系統,使得無法發揮出生產系統指導支持生產的作用。考慮成本投入及現實狀況,用于配套支持的無線終端系統(Radio Data Terminal,簡稱RDT),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lectric Data Interchange,簡稱EDI)等在系統平臺搭建中都被缺省掉,沒有得到足夠重視。